《青年說》第四十二期
青年說兩會版|“維修零差錯”,看他如何成為飛機安全“心內科”專家
他叫王海,長期奮戰在飛機維修一線,從一級機械員做起,成長為技術運行部的車間工程師。2018年,他還成為了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。
2004年,王海入職珠海保稅區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,作為普通一線維修工作機務人員,他的工作就是負責發動機總拆總裝。“每天的工作簡單枯燥,就是重復拆拆裝裝。”
一次,王海剛剛完成一項工作需要師傅檢查,順口說了句:“應該差不多了。”誰料一向沉默寡言的師傅突然嚴肅起來,認真地告誡王海:“我們的工作關系到人的生命安全,不能‘應該’‘差不多’,必須‘百分百’。”
的確,航空發動機被稱為飛機的“心臟”。機修安全的背后,需要嚴謹、細致,容不得半點瑕疵。“從那一次開始,我明白了把一件簡單的工作認真重復千遍就是不簡單,簡單的工作重復做、重復的工作用心做就是職責所在。”王海說。
此后的王海憑借積極的工作態度和過硬的技術水平,逐漸成長為二級機械員、檢驗員、領班和工程師,“零差錯就是我的工作標準。”
身為工程師,王海多次妥善處理維修險情和突發事件,也擔負起了國內外很多航空公司外場排除故障的工作。
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國外更換發動機齒輪箱。”王海對這段往事記憶猶新。一般情況下,這項任務需要三個車間機械員和一個放行工程師。“但當時由于車間人手緊張,最后只安排了兩個人,我和一個放行工程師。在維修過程中突發意外,一個封圈從發動機內部掉了下來,該封圈位置隱蔽特殊,在靠近發動機中心的位置,只有通過一個直徑約3厘米、長約1.5米的小孔才能安裝回去。”
據王海介紹,當時肉眼根本看不見封圈的安裝位置。如果這個封圈無法在現場裝回,那么整臺發動機都要從飛機上拆下來送回公司車間修理,這就意味著更長的維修周期和更昂貴的維修成本。
“我聯系了公司經驗豐富的同事,讓他們模擬現場情況用拆成零件的發動機去測試是否可能裝回去,同事表示難度非常大,基本不可能。”王海覺得不應該就這么放棄,便與現場的工程師經過細心觀察和科學研判,設計了一個簡易工具,并親自去當地的市場買原材料,借助孔探設備觀察。
當時天氣十分炎熱,停機坪的地面曬得滾燙。“我們躺在地上,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,幾乎是用同一個動作不停地嘗試,經過上百次嘗試后,終于把封圈裝回原位,避免了發動機返廠,也為航班的正常運行爭取到寶貴時間。”
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,王海就這樣勤勤懇懇地堅守著。
本著“不大材小用、不小材大用”的原則,王海還和同事一起建立標準操作程序、崗位責任制、師帶徒制度、績效評估制度以及經驗交流機制等,以提升班組的管理水平。他還在工作之余,走進學校和工廠的宣講會,向學生和工人們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。
今年,王海光榮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,提出了《關于加強職業教育,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,助力高質量發展的建議》。
“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后,我覺得身上的責任比以前更重了。我一定要履職盡責、擔當作為,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。”王海說。
《青年說》第一期:世界滑雪冠軍郭丹丹:“我仿佛找到了第二個使命”
《青年說》第五期:“虎年吉祥物”來了!三星堆發掘現場負責人拆“盲盒”
《青年說》第七期:從高亭宇到閆文港 歷史性突破背后有“風”相助
《青年說》第八期:走過22個省市區,她看到了中國青年的模樣……
《青年說》第十六期:這位80后研發的中國“芯”,被稱為“開創性進展”
《青年說》第十八期:“沒有什么比盡我所能去挽救生命更有價值”
《青年說》第二十一期:科技強農|大黃魚“搬家”深遠海,身價翻了好幾倍
《青年說》第二十三期:科技強農|“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”
《青年說》第二十六期:搞攝影做文創 90后鄉村教師把“城市教育”帶進大山
《青年說》第二十七期:13年,他一直在為做強“中國芯”尋找“好”種子
《青年說》第二十八期:黨的二十大代表丁寧:做更多的事,凝聚更大力量
《青年說》第三十期:愛找問題想辦法,“最帥交警”用雙腳丈量街道
《青年說》第三十二期:“勤能補拙”有沒有科學依據?她的團隊證實了
《青年說》第三十五期:致敬人民警察丨23厘米!這道疤痕是一枚特殊勛章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Copyright © 1997-2023 by www.people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